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索生命本质和疾病原理,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我校基础医学本科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2019年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侯宗濂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着力培养基础医学领军人才。
培养目标:秉持“生医并重、多科融通,巨擘托领、学界精英”的理念,以解决重大医学科学问题为导向,实现原始创新,从事医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与基础科学类、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理工生信等交叉学科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心的具备医学科学家潜质的专业人才。
教学资源:医学部依托全校教学资源,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学部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1980余人,包括双聘院士12名,国家级人才40名,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4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15名,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2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1余名。拥有2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门国家级和省级双语示范课程,5个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模式:基础医学拔尖班采用本研一体培养模式(5+X)。第1学年为通识教育与大类基础课程学习阶段,2-3学年为专业教育阶段,第4-5学年为专业实践及毕业设计阶段,部分研究生课程前置,X为硕博贯通式培养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全程导师制度(学业导师+学术导师)与双院育人机制(学院+书院),科学研究训练不断线,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研思维及研究技能训练,开阔国际视野,厚植人文情怀,未来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医学科学问题。
培养特色:强调“三制三化” ,即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夯实“三早” ,即早实践、早科研、早团队,强化基础、注重交叉、重视能力、拓宽视野。主要特色:(1)重能力培养。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中,设置综合性实验设计模块,强化思维训练;适当压缩临床课程学习时间,关注重点临床学科。(2)重兴趣引导。围绕重大医学科学问题,开设指定选修课程;围绕学生兴趣和成长目标,开设自由选修课程。(3)重科研训练。聚焦西部重点科学问题建设导师团队,以“导师团队制”贯穿培养全过程,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科研思维及研究技能。(4)重综合素质。通过第二课堂、专题讲座、学术活动、创新实践项目、竞赛项目等进行个性化培养,提升创新能力。(5)重国际视野。通过大师“云讲堂”、导师合作交流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等多条途径,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6)重协同育人。依托教育部“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项目,与中国科学院等院校优秀导师共同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
毕业去向:基础医学拔尖班培养领航医学科学前沿的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主要去向为,(1)学术顶尖胜任:进入国际及国家重点医药院校任教,探索重大科学和临床问题;(2)国家使命担当:加盟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医疗重大需求;(3)全球健康治理:加入国际医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应对人类重大生命安全挑战;(4)产业创新推动:任职国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助力生物医药创新技术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