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开展了人工智能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依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30余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2017年创办“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本科生培养,并与2018年率先招收首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
2018年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为主体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有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国家级人才占比超过1/3,拥有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视觉信息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3个国家级平台和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2022年获首届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人工智能领域唯一的一等奖)。
Ø 培养目标: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一流人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思想引领,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强烈社会使命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突出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与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强调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强基础的复合型知识创新能力,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基础前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交叉创新应用的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Ø 培养特色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需求,培养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熟悉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具备突出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与国际视野,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创造为源;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打开一扇门”的培养理念,已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人工智能本科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注重“脑”(Mind)与“手”(Hand)相结合,为学生今后能成为“大科学家”、成为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依据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形成的规律,人工智能专业注重跨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融合,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强基础的复合型知识创新能力。在课程群设置坚持“四个面向”,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学科交叉,相辅相成,专业课程设置了人工智能核心、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认知与神经科学、先进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社会、人工智能工具与平台等八大课程群和专业综合性实验群。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锻炼学习能力与思维方法,并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创造知识的空间。
人工智能试验班遵循“优中选优”原则,将兴趣、能力与创新潜力作为选拔与评价的重点,高质量生源来自高考招生(指定地区)、少年班选拔和全校内新生选拔。
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学院秉承“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教育理念,弘扬体育精神,在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人机所俱乐部、研究生会、各团支部的有序组织下,学院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学院新生见面会、师生趣味运动会、师生新年联欢晚会、毕业生演唱会及人机所之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