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弋可,男,浙江温州人,20岁,电子与信息学部、钱学森书院自动化钱2201班学生。2022-2023学年,2023-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历任钱学森书院学生会体育部常驻志愿者、部门负责人,志愿服务超350小时,获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体育精神奖”“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表彰。
求学为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杨弋可同学求知之路的真实写照。他坚信,求学应当作为人生的锚,要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在求学过程中,他积极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25门课程获得满绩。在这以外,他对英语的热爱和拼搏也得到了丰收,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分别拿下了628分和634分的好成绩,首次参加托福考试就获得了108分的佳绩。
在学习过程中,他时刻保持分析总结的习惯,透过事物去理清背后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始终以系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学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杨同学认为,只有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深入探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奥秘,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才能成为真正的“求知者”。
2024年秋季,杨弋可同学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交流交换,这段经历不仅拓展了他的国际视野,也让他深入体验了多元文化的学术氛围。在伯克利期间,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交流思想,进一步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这次国际交流为他打开了新的学术窗口,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追求卓越的信念。

在学习过程中,他时刻保持分析总结的习惯,透过事物去理清背后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始终以系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学习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杨同学认为,只有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深入探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奥秘,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才能成为真正的“求知者”。
求索为桨
“筚路蓝缕,变中求新”,这是杨弋可同学在探索未知领域,挑战自我极限的旅程中的信条。他以求索为犁,勇攀科研竞赛的高峰,不断寻找并突破自我可能的边界。怀揣着为国家“双碳”目标添砖加瓦的期望,他投入到电力系统规划的科研训练当中,为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数模国赛期间,他作为队长带领团队深入研讨,精心打磨数学模型,最终摘得一等奖。科创竞赛中,他面向社会方案痛点推动治理可行性方案落地,获得“挑战杯”省银,“腾飞杯”大赛创业赛道金奖。除此之外,他的求索版图并未仅限于学术,他也活跃于各项校园运动赛事中,在校运会的大小绳项目和跳远单项中都获得了佳绩。


参与多样化的科研竞赛活动,对杨同学来说,更多的是为了丰富人生的色彩和经历,尝试接触新的领域和事物,跨越自身舒适区的界限,他渴望在每一个挑战中寻求到可能性的无限拓展。他深信,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奉献为帆
杨弋可同学坚持以奉献为帆,将“小我”的溪流融入到“大我”的大江大河中。他历任钱学森书院体育部常驻志愿者和部⻔负责⼈,担任“⻘春爱运动、健康建强国”⼤学⽣群众性体育锻炼积分打榜活动钱学森书院负责⼈,配合学校组织举办多项⼤型体育活动,为校园⽂化事业和体育育⼈⼯作贡献⼒量,获得校团委“体育精神奖”荣誉表彰;他积极配合班级、书院、学校组织团委工作,荣获2022年度,2023年度⻄安交通⼤学“优秀共⻘团员”,班级获得校“红旗团⽀部”、校五星团⽀部等表彰;他积极投身到“攀登计划”“国奖学业辅导团”“钱学组”“微光支教”等学业帮扶活动中,希望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到其他同学。
结语
探索无界,追求无限。在这个永无止境的旅途中,我们都是探索者,追求者,也是奉献者。让我们以求学为锚,以求索为桨,以奉献为帆,一同乘风破浪,砥砺前行,驶向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