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学院成立于2016年,前身为教务处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是西安交通大学为破解钱学森之问,寻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前沿阵地。学院秉承“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钱学森精神,以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学为育人理念,打造不设天花板的人才培养空间,致力于培养能够改变世界、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用实际行动化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
学院矢志于培养模式内涵改革,现已开设17类试验班,每届招生800人左右,专业涵盖理、工、医、交叉学科等。在基础学科领域,入选国家5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在优势工科领域,以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办“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在“新医科”领域,推动“侯宗濂医学试验班”创新试点;在交叉学科领域,创办“人工智能试验班”“储能科学与工程班(储能班)”等。在模式创新方面,推动“少年班”基础—高等教育衔接不断深化,创设“越杰计划”采取“校友+公益”育人方式等。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空军军医大学联合培养学博军项目纳入钱学森学院管理。2024年,创设“珠峰计划”(综改试验班),以前沿重大科研选题为牵引,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十年磨一剑,探索以“大师引领、优中拔尖、一生一策、科研为媒”为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遵循钱学森学长教育理念,秉承其大成智慧学中“量智与性智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相结合”的思想精髓,集中全校最优质的师资、最佳的教学条件和科研训练以及国际化资源,实施荣誉教育。通过选聘学科领域成就突出、人才培养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项目主任,推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一体化设计,形成了重基础、重科研、重个性、国际化、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三重一化一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和健全学院、书院协同的“双院制”育人体系,以学生公寓为社区成立书院“第二课堂”,从生活上、心灵上精心栽培,促进学生“学问与人生”协同发展。
经十余年探索和实践,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累计招收学生5000余名,培养出3000余名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过90%,部分毕业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一批高水平成果陆续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优秀学子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勤学上进好青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等荣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不仅带动了全校教改创新实践,还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2018年,教育部拔尖计划十周年评估,取得优异成绩,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周年典型案例奖;2018年和2022年学院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2019年分别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各1项;2019年、2022年分获钱学森学院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24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19年10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走访调研钱学森学院时评价:“钱学森学院办的很好,对老师和学生评价、监管都是精细化、现代化的,可以提供经验。”
欢迎关注钱学森学院微信公众号